1、烤洋芋
每逢冬天,在街边的一碗炸洋芋是所以彝区人民的最爱。大凉山出产的马铃薯是品种最好的,不仅块大味美,而且淀粉含量高,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。洋芋配上辣椒面,则味道最佳。在凉山,把一块考洋芋从中间扳成两块,中间涂抹辣椒面,再盖起来,这种吃法,民间称为“凉山汉堡包”。洋芋,彝语称为ꑸꑽ,谐音“洋芋”。
2、荞粑
苦荞,是大凉山的特产。这是一种高山农作物,适合种植于高海拔地区。苦荞不仅是一种粮食,还是一剂中药,常年吃苦荞长大的彝族人民,身高体壮,身体健康,无病无灾。
苦荞,苦荞,顾名思义,味道是苦的。所以在制作荞粑时加入一点鸡蛋和白糖,中和其中的苦味,味道更佳。荞粑,彝语称之为ꈾꃚ,读音为“格夫”,ꈾ特指苦荞,而ꃚ的意思是烘烤。最开始,彝族人民的烹饪方式简单,只有最原始的烘烤,后来逐渐复杂化。而荞粑的原称“烘烤的苦荞”,也保留了下来。
3、荞饼
荞粑和荞饼一样,原材料都是苦荞,只是烹饪方式不同而已。荞饼的烹饪方式是烙,因此,彝族人民把荞饼称为ꈴꃪ,谐音“呷瓦”,其中ꈴ为荞,而ꃪ的意思是烙,ꈴꃪ意为“煎烙的荞”。
4、腊肉
彝族年必然要腌制腊肉,但彝族的腊肉和汉族的腊肉略有差别。其原材料就不一样,彝族的腊肉所用的猪为中华本土黑猪,且是放养的方式饲养,所以猪肉的味道比饲料喂出来的白猪更美味。腊肉,彝语称为ꃮꎸ,谐音“物舍”,其中ꃮ的含义为猪,而ꎸ的含义为肉。
5、腊肠
除了腊肉,必然要有香肠。四川汉区的腊肉香肠一般有两种味型,甜的或咸的。本人对比过彝族和汉族的香肠,我虽然是彝族人,但我认为汉族的香肠更好吃。彝族的腊肉香肠因大都经过烟熏,所以色相看起来黝黑,不过有一股独特的风味。腊肠的彝语发音为ꃮꃶ,谐音“物巫”,其中ꃮ的含义为猪,而ꃶ的含义为肠。
6、冻肉
我个人认为猪肉制品中味道最美的是彝族冻肉。冻肉是一道彝族特色美食,由猪腿肉熬制数个小时,再配上佐料,然后存放于阴凉处自然凝固。大凉山冬天常年寒冷,食物久放也不会变质。冻肉的味道,如夏日冰霜的果冻,即使在冬天饮用,不仅不觉得冰冷,反而有一股独特的风味。冻肉,彝语称为ꎹꄃ,谐音“舍底”,其中ꎹ的含义是肉,而ꄃ的含义是凝结、冰冻。
7、芫根酸菜
芫根酸菜,彝族人的独特美食,大凉山特产。芫根酸菜取材自蔬菜芫根萝卜,将芫根萝卜的叶子切割晾晒,就得到了芫根酸菜。芫根酸菜不仅可以做汤,还可以当茶。用芫根酸菜泡的汤水,味道清淡,如茶水一般,却可以疏通肠胃,使人神清气爽。芫根酸菜,彝语称为ꃱꏢ,谐音“无机”,其中ꃱ的含义是芫根萝卜,而ꏢ的意思是酸。
8、酸菜洋芋汤
前面说到洋芋和芫根酸菜这两大美食原材料,那用它们蒸煮而成的汤,味道又如何呢?洋芋酸菜汤,主要食材为马铃薯、芫根酸菜、四季豆、鸡肉等,具体烹饪方式为炖煮。彝族的烹饪系统并不发达,食物大都原始,但彝族人唯独重视汤。彝族有吃饭前需喝汤的习俗,而最重要的就是洋芋酸菜汤了。洋芋酸菜汤,彝语称为ꑸꑽꋈꋉ,谐音“洋芋撮撮”,其中ꑸꑽ的含义为洋芋,而ꋈꋉ含义为混合。
9、燕麦糌粑
我们都知道藏族人的主食是糌粑,其实彝族人也有糌粑。只不过藏族的糌粑用材是青稞,而彝族的糌粑用材是燕麦。燕麦糌粑,彝语称为ꎵꃀ,谐音“吮莫”,彝族人并不把ꎵꃀ称为糌粑,只是因为吃法和藏族的糌粑像,故而翻译为糌粑。燕麦本身味道并不美味,所以燕麦糌粑,彝族人常添加白糖来调味,调味后的燕麦糌粑更美味。
以上就是彝区九大彝族特色美食,这些食物就是凉山州彝区的主要食物了,也欢迎大家来大凉山做客,彝族人民热情好客,向来都是把美酒美食最先给客人品尝。